杨晓光
专利代理事业的坚守者
——访全国专利代理行业第一批高层次人才杨晓光
本报记者 冯飞
 
  他是中国第一批专利代理人,已在专利代理行业工作了30年;他在专利代理事务方面颇有建树,并在专利诉讼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被动”结缘专利代理行业的杨晓光的身份已经是中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自1983年大学毕业后,杨晓光便投身到专利代理行业。如今,杨晓光的执业范围已经涉及专利、著作权、计算机软件、反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多个领域,并在专利申请、专利行政诉讼、专利侵权诉讼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他还担任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及调解中心的仲裁委员,为全球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出谋划策。
  杨晓光正是凭借在专利法律事务方面的出色表现,在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组织的“专利代理行业第一批高层次人才推荐选拔工作”中,他入选了专利代理行业第一批高层次人才。
  结缘专利代理
  1983年,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的杨晓光服从国家统一分配,成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下称贸促会)的一名员工。杨晓光到贸促会报到时看到了公司在墙上张贴的部门名单,他在心里揣测,自己是无线电系毕业的学生,可能会被分配到技术交流部。但当他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才知道,他被分配到了法律事务部刚成立的专利代理处,就这样,无法自主选择工作岗位的杨晓光“被动”地与专利结缘。
  走上工作岗位后,杨晓光才得知,当时我国的专利事业刚刚起步,专利法尚未颁布,亟需培养一批有技术背景的专利代理人,其中,部分专利代理人还要从事涉外专利代理业务。从那时起,杨晓光才知道还有专利代理人这个职业。
  初入工作岗位的杨晓光对专利代理行业可谓是一片茫然,尤其是当他看到同学都去了研究机构或学校,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时,杨晓光对自己的职业有些失望。但随着相关培训工作的开展,杨晓光很快消除了自己的负面情绪。
  “从事涉外专利代理的专利代理人必须精通外语,且培训老师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专利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所以,从1983年9月至1984年7月,我和同事被安排到一所高校的外语系学习英语,同时参加专利业务培训。在集中培训结束后,我还经常参加贸促会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和业务培训。1984年,我通过考核成为了中国首批专利代理人。”杨晓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不断的学习,他逐渐认识到专利代理人所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职业。经过在专利代理行业近20年的锤炼,杨晓光于2001年加入中咨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
专注法律事务
  在刚开始从事专利代理业务时,杨晓光特别注重专利法的学习,但随着在工作中接触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他逐渐认识到相关法律知识对于专利代理工作的重要性,他也在工作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例如,专利代理人会遇到与专利权转让、许可、实施、维权相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专利代理人掌握丰富的专利知识,还要掌握与其相关的法律知识。为此,杨晓光不仅考取了律师资格证,还曾赴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法学院进修。
  在这30年的专利代理生涯中,杨晓光代理过无数件专利申请、专利复审、无效和撤销案件,以及专利侵权诉讼案件。谈及在专利法律事务方面的心得体会,杨晓光侃侃而谈:“专利代理人往往更注重学习与专利申请相关的法律知识,特别是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相关内容,这些只是专利代理人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在专利代理工作中,专利代理人从事的工作往往不局限于专利申请本身,可能还会涉及发明人的身份认定、发明的所有权、申请权的认定、共同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分配、专利转让和许可以及如何应对侵权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专利代理人除了掌握与专利申请相关的法律知识外,还应当熟悉专利法中的其他规定,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知识。”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杨晓光也深刻地认识到,专利代理人只有具备了综合法律知识,才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应对各种问题,并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杨晓光建议,专利代理人还需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做到真正为客户提供相对全面的专利法律服务。
 
版权归有: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 京备06004399 技术支持:知识产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