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国际交流通知    
代理师协会发布2025年专利代理机构助推专利转化运用十大优秀案例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25-04-25   浏览量:

  专利转化运用,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是新形势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动力与重要支撑。自《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以来,专利代理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服务优势,在盘活高校存量专利、赋能中小企业成长、推进重点产业强链增效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精心组织“2025年专利代理机构助推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从众多生动实践中遴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典型案例。为了总结推广专利代理机构助推专利转化运用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式,引领行业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培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现对该十大优秀案例予以发布。

  案例1:创新联盟服务模式,推动区域专利转化与产业发展

  报送机构: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作为江宁高新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秘书长单位,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深入调研企业需求,精准匹配高校科研力量,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展质押融资培训,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沟通桥梁;制定完善人才培养计划。系列举措成效显著,助力企业获5000万元贷款,成功解决10家企业技术难题,大幅缩短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同时推动高校5个科研成果转化。该服务模式的特点亮点突出,打造了跨领域资源整合与全流程服务体系,借助运营平台多维度分析实现精准供需对接,为企业提供从技术到金融、产业链协同及人才培养的一站式服务,有力推动区域专利转化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案例2:创新联盟驱动模式,助力数字科技专利转化

  报送机构:四川知石律师事务所

  四川知石律师事务所在本案例中聚焦数字科技领域专利转化,突破传统法律服务思维,创新地将法律专业知识与知识产权运营深度融合,保障合作合规;通过参与知识产权运营联盟组建,开展市场调研、优化线上平台、组织供需对接与培训交流、参与专利导航报告制作等,促成专利交易超40次,实现质押融资2笔超1000万元;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匹配供需,提升服务针对性,精准推送供需信息超2000条,为产业专利转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模式。

  案例3:助力水油净化处理技术提质增效

  报送机构:威海惠和惠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水油净化处理技术涉及环保领域的工业废水干燥化处理,通过整合热场、电场和磁场等多种物理场,实现对物料的高效干燥,同时结合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显著提升废水处理效果。惠和惠事务所助力凤鸣公司通过专利转移服务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超30家,获得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降低20%总体运行成本,年处理含油废水超20万吨。在此过程中,惠和惠事务所高效率促进专利转移转化,从联系企业对接高校到最后签约用时16天,实现专利转让额达到500万元,并促进凤鸣公司的核心专利产品“纳米筛分净化装置”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品,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化落地。

  案例4:创新全流程集成服务模式,助力高校院所专利转化

  报送机构: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围绕高校院所专利转化,构建“全链条+精准化”集成服务模式,贯通专利导航、申请前评估、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建设及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运营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打造服务闭环,为高校专利转化提供可复制范本。该公司共服务西部20余所高校院所,完成数十份导航报告、2718项评估等工作,推动31件专利转化,带动1.2亿元效益,创新开放许可模式促成23件备案,实现专利价值评估产品化。

  案例5:构建精准IP预警导航体系,护航车载CIS尖端技术出海

  报送机构: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针对“脉冲连续摄影”技术的出海需求,围绕美、欧、日等重点市场开展前瞻性专利风险预警,规避海外专利壁垒,助力企业斩获近400万元销售合同、A轮融资及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嘉许金奖,护航车载CIS高效出海。项目采用“主动预警、深度分析、立体布局”模式,以“前瞻预警”为核心理念,出海前主动识别风险;利用系统化、精细化专利分析,深度解构专利技术内容、保护范围及竞争布局;独创“防御性保护 + 战略性卡位”布局策略,既全面筑牢自身专利护城河,又在对手优势领域形成技术制衡,为颠覆性技术出海提供了创新护航范本。

  案例6:全链赋能:专利导航×共享运营,助力HMO生产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应用

  报送机构: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虹摹生物是国内首批本土母乳低聚糖HMO获批企业,北京三聚阳光助力虹摹生物拓宽HMO应用领域,推动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打破海外技术垄断。依托专利导航锁定技术路径,促成与东北农大的专利引入合作,规避重复研发与侵权风险。首创“虹摹研发+蒙牛产业化”共享共用专利模式:针对核心专利,虹摹保留专利所有权,并将其许可至蒙牛集团使用,由蒙牛集团主导产业化,实现应用技术快速落地;虹摹通过与蒙牛集团专利权共享的方式,拓宽虹摹新技术领域的专利储备。该模式充分发挥虹摹研发优势与蒙牛产业链资源,成功应用于蒙牛“未来星”等儿童产品,2024年相关营收达2亿元,形成“风险共担、效率倍增”的专利转化范式。

  案例7:创新“校企专”三方协同模式,引领智能空气悬架系统专利转化新生态

  报送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重庆团队主导构建“技术研发-专利布局-成果转化”一体化机制,深度参与“高职院校+龙头企业+专利代理机构”三方协同创新。促进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重庆渝安减震器有限公司携手攻关,突破ECU自控芯片、悬挂参数动态控制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国内首款全自主知识产权智能空气悬架系统,打破欧美技术垄断。通过专利导航分析工具、制定核心专利布局策略,推动技术成果快速对接国际标准。该技术已应用于赛力斯海外版SF系列及华为问界新能源汽车,年产值达1.6亿元。产品通过德国莱茵TÜV认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案例8:破成果转化知产困局,筑盐湖提锂产业新篇

  报送机构: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为锂离子复合交换树脂技术转化项目提供了“知识产权嵌入式开发管理——募投管退”全链条专利转化服务,将知识产权保护与盐湖提锂技术开发、产业化紧密结合,通过专利转化方案设计、投资方遴选、商务谈判、全程法律服务,成功促成技术方与资方成立项目公司,完成吸附剂中试及吸附剂应用型验证并生产出工业级碳酸锂,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支持,推动技术产业化,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展示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关键作用,为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服务模式,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案例9:搭建国际技术贸易桥梁,助推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报送机构: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金杜律师事务所协助交易双方达成技术许可协议,并通过与商务主管部门、外贸中介机构对接,解决交易文本需先于审批确定的问题,弥合了技术出口审批要求与国际商业规则差异,克服了许可意向书临期失效等挑战,精准卡点完成审批与达成交易。该案例促成中国首单涉及种子相关的基因技术出口许可,是中国高校专利在海外商业化应用的典型案例。通过跨境许可补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彰显科研经济价值,响应中国从技术引进向输出转型的趋势,为高校及企业参与国际技术竞争提供范本。

  案例10:助企业完成重要药物专利跨境交易

  报送机构: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弼兴受上海济煜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委托,为其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高潜力药物分子JMKX002992进行专利挖掘与布局,基于产品研发管线进行不同类型的专利保护,通过专利组合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立体式保护;同时充分利用优先权、国际申请以及各国专利制度,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专利申请布局并获得授权。优异的药物临床研究数据和严密有效的专利布局得到国际医药巨头罗氏的关注和认可,弼兴参与了专利尽调和谈判,助力济煜就该产品与罗氏达成超6亿美金的许可交易,首付款6000万美金,里程碑款项最高可达5.9亿美元,济煜还将获得合作产品基于净销售额的梯度提成。

  此次发布的十大案例,是专利代理行业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缩影,也是我国专利转化运用生态日趋成熟的见证。代理师协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行业智慧,推动更多高价值专利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我国产业升级与全球竞争力提升提供坚强保障!


版权归有: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 京备12047258 技术支持: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