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会员管理 > 最新通知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 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二十七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25-04-23   浏览量: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认真落实《推进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任务要求,推动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为专利代理业务能力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基础,协会于2023年开展了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推荐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参选文件566篇,经过初审、终审等评选环节,从机械、电学、化学三个领域共选出60篇典型案例。为进一步提高典型案例成果运用,协会将陆续择优推送获评典型案例撰写经验分享,供专利代理机构以及专利代理师参考借鉴。

  注:典型案例评选结果以及往期典型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材料附在文末,可点击相应链接查看。

 

 

关于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动态扰流插件”(专利申请号202011558946.1)的撰写经验分享

署名:周建武

所在机构: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前言

  高质量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在专利制度的实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有效保护创新、鼓励创新,又能实现专利代理师个人的价值。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开展典型撰写案例评选及撰写经验分享活动,不仅能提升全行业高质量代理的意识,还能激励更多的专利代理师提高自己的撰写能力,进而推动整个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案件简介

  2023年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获评案件“一种组合动态扰流插件”(申请号202011558946.1)主要采用热交换设备的换热管内工质流动冲刷动态扰流片,使动态扰流片在扰流载体环上摆动,通过摆动的动态扰流片有效抑制近壁面的颗粒沉积,甚至在摆动提供的机械外力作用下,已沉积的颗粒物或颗粒层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破坏清除,解决目前颗粒物或者颗粒层在热交换设备中的换热管内壁上沉积的技术问题。本案于2020年12月25日申请,经过一次审查意见答复,于2022年6月3日授权公告。以下是本案撰写过程的经验分享,请全体代理师及其他行业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一、以质量为导向开展专利代理工作

撰写前

  (一)了解宏观布局

对接创新主体需求,规划保驾护航战略

以专利运营为目标,助力专利转化运用

  该发明的专利权人对创新成果有着较强的保护意识,且专利权人对创新成果的转化率有着较高的期待,专利权人提供技术交底文件并要求对技术方案进行检索。

本专利涉及的技术领域属于热交换设备领域,热交换设备在众多领域中均被广泛的应用,而本专利可避免颗粒物或者颗粒层在热交换设备中的换热管内壁上沉积,因此该专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发明人自述,本专利的改进在于组合动态扰流插件,故确定本专利保护的目标就是组合动态扰流插件,专利保护的主题明确,便于后续专利的转化实施以及可能的专利实施许可事宜的确定。

  (二)提炼交底书发明点

理清行业技术链条,深入了解技术前沿

掌握行业技术语言,与发明人有效沟通

  经与发明人沟通,了解到常规的静态扰流元件对于流动工质流态的适应性不强,在不匹配的流态下产生的流动阻力可能会过大或者扰流效果不佳,静态扰流元件通常适用于洁净流动工质,而在具有一定浓度的含尘或其它颗粒的流体工质条件下,对于干扰和破坏近壁面流体边界层发展的能力显著下降,且无法抑制壁面颗粒物的沉积和有效清除,反而由于自身的存在,加速了颗粒物的沉积,甚至导致流道的阻塞,因此存在一定局限性。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置扰流载体环和两个以上的动态扰流片,扰流载体环在使用状态下用于与换热管的内表面相配合,动态扰流片设置在扰流载体环上,在使用状态下动态扰流片可随换热管中流动工质的作用而相对扰流载体环摆动。动态扰流片在扰流载体环上,热交换设备的换热管内工质流动冲刷动态扰流片,使动态扰流片在扰流载体环上摆动,通过摆动的动态扰流片有效抑制近壁面的颗粒沉积,避免颗粒物或者颗粒层在热交换设备中的换热管内壁上沉积。

  经专利代理师仔细研读专利权人发送的技术交底书并与发明人进行有效沟通,专利代理师了解了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并确定了整个技术方案中的所涉及的技术术语。

  (三)检索现有技术

强化专利检索意识,提升专利检索能力

提高专利申请门槛,严把专利申请源头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现有技术,以更准确的确定本专利解决的技术问题,合理的确定本专利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以在撰写中确定必要技术特征与非必要技术特征,同时确定专利权人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否存在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缺陷,以给予专利权人是否继续进行专利申请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专利代理师展开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检索工作。

专利代理师首先以发明人提供的主题为关键词进行初步的检索,由此确定本专利的IPC分类小类是F28F;然后,专利代理师从专利权人提供的技术交底书中提取关键词及其同义词,具体为:动态、活动、摆动、换热管、热交换管、扰流、搅流、环、片、板,并针对关键词和分类号作各种组合进行检索,并未检索到能够影响本申请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现有技术文件。

在检索完成后,专利代理师根据检索的结果,对本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进行评价,并且根据专利权人与本专利代理机构签订的合同约定,填写评估表,由专利代理师签名并加盖专利代理机构公章后发送给专利权人。

撰写中

  (四)投入足够时间

增加撰写时间投入,打造行业工匠精神

控制人均代理数量,保障服务质量导向

  在本专利的撰写过程中,专利代理师时刻与发明人保持沟通,并投入较多的时间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撰写,专利代理机构于2020年11月21日将本件专利申请指定专利代理师办理,专利代理师在向专利权人发送评估表后开始撰写工作,并于12月中旬向发明人发送专利申请初稿,后与发明人经过电话及微信沟通,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多次修改,于2020年12月24日发明人确认定稿,本专利于2020年12月25日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

  自专利代理师接到本专利技术交底书至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共经历一月有余,专利代理师投入了充足的时间进行撰写,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撰写数量,既保障了专利撰写的质量,也保障了对专利权人的服务质量。

  (五)撰写足够页数

全面撰写实施方式,严谨描述技术细节

明确主题清晰表述,展现完整发明构思

  在说明书的撰写中,由于专利代理师未检索到影响本专利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现有技术,故在背景技术中直接以申请人提供的现有技术对背景技术及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行说明。

在撰写发明内容时,将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在发明内容中进行记载,并且在对应的技术改进下均记载与其改进相对应的技术效果,并在发明内容的最后部分,对本申请总体的技术效果进行总结性的记载,使本申请的改进点和具体的技术效果更直接,更容易理解。

  对于具体实施方式的撰写,根据本申请的改进,由于本申请可以在不设限位套的前提下进行实施,并解决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故在实施例1中不对限位套进行记载,而是增加实施例2,对上述限位套进行具体的限定,并在实施例3中进一步的对扰流载体环的构造进行限定,以进一步的提高本申请的技术效果,本申请采用不同的实施例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以后可能的修改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在无效宣告程序中被认定不清楚,可以删除对应的实施例而不致修改超范围,从而提高本申请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对技术方案的详细说明,本专利的篇幅相较于发明人发送的技术交底书有了大幅的提高,使本专利对技术方案的细节描述更详细严谨,主题的表达也更清晰,发明人的发明构思也得到了完整的展现。

  (六)合理布局权利要求

回归专利制度初衷,有力保护有效维权

根据实际技术贡献,划定保护范围界限

  专利制度的初衷是保护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本专利解决近壁面的颗粒沉积的问题,通过扰流载体环和两个以上的动态扰流片本身的功能限定即可,不需其他多余的技术特征,故确定扰流载体环和两个以上的动态扰流片为本申请的必要技术特征,可以对技术方案进行有力的保护,可以在出现纠纷时有效的维权。

  在权利要求的撰写时,根据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确定独立权利要求1需要记载的技术特征是扰流载体环和多个动态扰流片,并对两者的功能进行限定,完成独立权利要求1的撰写,完整的独立权利要求1是:一种组合动态扰流插件,用于热交换设备的换热管中,包括扰流载体环和两个以上的动态扰流片,扰流载体环在使用状态下用于与换热管的内表面相配合,动态扰流片设置在扰流载体环上,在使用状态下动态扰流片可随换热管中流动工质的作用而相对扰流载体环摆动。该独立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少,保护范围相对较大,并且能够解决说明书中提出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于独立权利要求1采用功能性的限定,对扰流载体环和多个动态扰流片进行撰写,故从属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7对扰流载体环的具体结构进行了逐步的缩小性限定,从属权利要求8到9增加进一步提高本申请技术效果的连接臂,并对其连接结构做详细限定,从属权利要求10对扰流载体环的具体形状做了进一步的限定,从而使从属权利要求的布局更合理,层次更加清晰,也方便后续可能对申请文件进行的修改。

  本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适当,层次清晰,充分的利用功能性限定对结构进行保护,既有利于后续可能的无效程序对权利要求的修改,又可有力的保护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维护专利权人的利益。

撰写后

  (七)完善质检机制

严格质量流程管理,机构内部多级质检

协同创新主体审稿,及时反馈随时沟通

  为了确保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本专利代理机构一直坚持内部质量检测以及由发明人进行审稿确认,在本代理机构内部,专利代理师撰写的申请文件,由办理相同领域的专利代理师进行互检,以发现撰写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完成后,发送给发明人审稿,由发明人确认技术方案的撰写是否存在不清楚的缺陷,并引导发明人确认技术方案的撰写是否存在非必要技术特征,并在撰写过程中将修改及时反馈给发明人,请发明人再次确认,由专利代理师与创新主体共同完成专利的申请。

审查中

  (八)全面考虑答复方案

权衡保护与授权,谨慎制定答复策略

避免不必要限缩,实现专利保护目的

  在接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的审查意见通知书后,专利代理师先阅读审查意见通知书的内容,及时的将审查意见通知书及审查员引用的对比文件发送给发明人,并提供答复建议,供发明人参考。

本申请由于前期检索较为充分,审查员也未检索到影响本申请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现有技术文件,仅指出本申请独立权利要求1的概括范围过大,导致本申请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

  由于独立权利要求1采用了功能性限定的方式对结构进行撰写,经与发明人确认,现有技术确有可能存在其它可以实现本申请功能的结构形式,故与发明人沟通后,将从属权利要求2和从属权利要求7的附加技术特征添加到独立权利要求1中,并将说明书中“动态扰流片沿扰流载体环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技术特征添加到独立权利要求1中,以克服独立权利要求1不清楚的问题,审查员对修改后的权利要求进行审查,并授予本发明专利权。

  由于本专利采取了功能性的限定,修改后独立权利要求1整体的技术特征也不多,虽然修改限缩了保护范围,但该种限缩是必要的,限缩后的独立权利要求1仍具有较为适当的保护范围,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仍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二、科学定价

推动以质量为导向的专利代理定价机制,提升行业层次

建立以质量为标准的代理师收入新模式,吸引优质人才

  本专利原独立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构成上,仅记载有扰流载体环和两个以上的动态扰流片,再通过功能性限定的技术特征,对扰流载体环和两个以上的动态扰流片的功能进行限定,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近壁面的颗粒沉积技术缺陷的同时,确保本申请具有最大的保护范围,并在说明书中对本专利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使权利要求得到说明书的支持,确保专利的撰写质量,创新主体认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使代理机构在定价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从而提高专利代理行业的层次。

  通过建立以质量为标准的代理师收入模式,让行业内外人士都知晓高质量的专利撰写能够获得可观的收入,一方面有助于稳定当前的专利代理师队伍,另一方面为专利代理行业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

  三、培育高端专利服务

开拓国际视野,提前规划海外布局

拉通行业链条,打造金牌服务机构

  鉴于现有技术中近壁面的颗粒沉积的问题,并非我国技术市场所独有的,其他国家的技术市场也存在相同的技术问题,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也具有在海外进行保护的需求,专利权人可以考虑放眼国际,寻求在国外进行专利保护,规划海外专利布局,以使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在海外获得专利保护,为专利权人获得更多的利益。

  在进行专利海外申请的同时,可通过国外的专利代理机构了解当前国外动态扰流插件技术的发展状况及潜在的技术实施主体,为专利权人后续的维权提供方向,并在他人日后提交相同技术方案的专利申请时,及时提交公众意见或者及时的提交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也可以拓展诸如诉讼、专利运营等方面的业务,以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本案代理心得总结

  在专利撰写的全过程,必须时刻与发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充分了解技术方案,并对技术方案进行充分的检索后,再进行撰写,如此才能确定专利保护合理范围,撰写出清楚完整的专利申请文件。

  在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中,为了获得适宜的保护范围,可以采取功能性限定的方式,对专利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进行撰写,得到组合动态扰流插件的完整技术方案,同时从属权利要求对扰流载体环、动态扰流片、限位套、悬臂、连接臂等进行逐步的细化描述,使权利要求的撰写清楚完整,且层次感好,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逐步缩小,不会出现保护范围的急剧变化。

  对于说明书的撰写,对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说明,以便于审查员及公众理解技术方案,对技术方案的创造性做出合理的判定,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必须对专利的细节进行详细严谨的描述,避免出现不清楚的问题,尽可能多的撰写实施例,如在后续出现说明书不清楚的问题时,可以删除相应的实施例,而不会对其他实施例造成影响。

 

典型案例评选结果以及往期典型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

1.2023年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评选结果

2.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一

3.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二

4.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三

5.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四

6.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五

7.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六

8.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七

9.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八
10.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九

11.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十

12.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十一

13.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十
14.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十三

15.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十四

16.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十

17.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十六
18.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十七
19.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十八
20.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十九
21.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二十
22.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二十一
23.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二十二

24.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二十三

25.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二十

26.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二十

27.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撰写经验分享系列二十

本文摘自《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选编》


版权归有: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 京备12047258 技术支持: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关闭
关闭